一日即四季 四季如一日……这是专属辽宁舰的“春夏秋冬”******
新春走基层丨一日即四季 四季如一日……这是专属辽宁舰的“春夏秋冬”
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十年来,航迹不断延伸,使命向深蓝拓展。无论寒冬酷暑,舰员们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,为战舰破浪前行、战鹰高空翱翔提供坚实保障。今天的新春走基层,我们走进海军辽宁舰,一起感受官兵们别样的“春夏秋冬”。
辽宁舰舰员
一天之内感受四季变化
这里是海军辽宁舰,上下有20多层甲板,舰员们分布在几十个不同岗位上,辽宁舰的训练海区也从渤海直到西太平洋。舰员们可以在一个航段,甚至一天之内,经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。
出海期间,在一天的巡查中,工作人员从深舱走到甲板、机库,见证了从夏季到冬季的气温变化。
现在的辽宁舰出海执行任务,经常南北跨越20多个纬度,气温相差30℃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气象水文保障对航母航行、舰载机起降至关重要。
舰艇上的“气象台”
辽宁舰气象班每天都要观测风向风速、能见度和各类天气现象,对危险天气进行预警预判。他们观测的实时数据会提供给预报员,最终变成送到驾驶室、塔台的气象保障建议。
一次任务中,歼-15战斗机正在进行起降训练,气象研判两个小时后有零星降水,建议尽快结束飞行。当时,海区内还是一片晴空,大家都对天气会商的结果产生了怀疑。但两个小时后,云雾逐渐笼罩,降水如期而至。
辽宁舰的气象水文中心是全军第一家设立在舰艇上成建制的“气象台”。他们在波谲云诡的远海大洋中洞悉战场风云,伴着辽宁舰的深蓝航迹不断成长,为航母和战鹰保驾护航。
从冬天出发
一路驶向夏天
甲板上,一架架歼-15飞机依次起飞、精准着舰。身穿紫色甲板识别服的航空油料兵承担着为战机加油的工作。在辽宁舰执行任务中,每天天还没亮,航空油料兵就得早早来到飞行甲板,开始一天的保障准备。
他们也是最靠近舰载机的人,也是最直观地感受着温湿、冷暖变化的人。有时候一个航次下来,他们从冬天出发,一路驶向夏天。无论气象条件如何,他们始终坚守在战位。
从北到南,气温从零下上升到二十多摄氏度,甲板保障人员脱下了厚重的防寒服,换上了轻便的夹克。
这就是专属辽宁舰的“春夏秋冬”
一日即四季 四季如一日
航母人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
践行枕戈待旦 胜战有我的
铮铮誓言
扎根一线,投身良种技术攻关****** 称重,测量,观察籽粒大小、饱满度……在实验室见到党的二十大代表、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时晓伟时,她正在几百份小麦种子样品前紧张忙碌,“这些都是最新培育的小麦品种,一部分将带到云南扩繁。” 从事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研究工作22年,时晓伟探索出了南繁加代、穿梭育种、品质综合评价和试验示范同步进行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方法,显著提高了育种进程和新品种选育质量。 随着春节临近,时晓伟和同事们正抓紧分析春小麦品质,“我们利用时空、气候差异,进行穿梭育种、南繁加代,从而提升品种选育质量,加快繁育速度。” 打开编号“S22F6—1372”的小麦样品口袋,时晓伟小心拈出10余粒小麦种子,轻轻捧在手心,对着灯光仔细查看。“这个品系粒大,但太瘪,黑胚重,可做大粒亲本,做品种不适合。”时晓伟说。 对培育的小麦进行室内考种,是一项精细的技术活。时晓伟说,不仅要观察每一世代不同家系间小麦籽粒的饱满度、大小、均匀程度、有无黑胚、胚乳是角质还是粉质等性状,还要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调查记载,综合考虑保留哪些家系进入下一世代,淘汰哪些家系。 来到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,里面有揉混仪、粉质仪、拉伸仪等分析仪器,还有2022年新添置的全套面包烘焙设备。“通过面包的组织结构、粘弹性等,分析评价面粉品质。”时晓伟说,只有通过全方位、严格的品质分析,才能选择优质高产品系进入天津市春小麦区域试验。 小麦品种迭代从6年6代,逐渐缩短为3年8代;小麦亩产从津强1号的150公斤,增长到津强14号、16号的亩产450公斤左右;津强系列强筋春小麦品种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……20多年来,时晓伟和团队全身心投入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研究工作。截至目前,共选育出14个强筋高产春小麦品种、7个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。 走出实验室,记者跟随时晓伟来到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冬小麦育种试验田。“冬小麦早已浇完冬水,进入‘冬眠’时间。”看着泛着青色的麦苗,时晓伟说,让小麦高产,既要有良种,也要科学种植,精心管理,“要关注气温、降水等情况,加强实地踏勘,及时弥补麦田裂缝,防止麦苗受冻,确保麦苗春季返青。” 接下来这一个月,时晓伟还要深入农村,给基层农技人员及麦农授课,讲解麦田管理注意事项。“只要能让小麦丰收,把小麦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,再苦再累都值得。”时晓伟说,2023年春天,具有高产、强筋、抗病特性的津强14号、16号小麦将投入小面积生产示范,“我对这两款品种的种植前景充满信心。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”“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”。时晓伟表示,将继续扎根一线加强良种技术攻关,助力小麦优质高产,助力农民增产增收。(记者 武少民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